首页 新闻中心

新闻中心

返回

2025-03-25

专题采访|前NASA专家苏慧抵港两年 研探测仪助力应对气候变化


2025年3月24日,香港科大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「杰出创科学人」、星睿云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苏慧教授接受文汇报采访,报道如下:


文汇报刊登版面


科技是第一生產力,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進程中,香港以自身高等教育優勢吸納全球高端科創人才,更是實現「科教興國」的重要一環。特區政府近年把握創科發展的黃金時期,推出「傑出創科學人(Global STEM Professorship)」計劃,資助大學以更具競爭力的條件吸引國際知名「明星科學家」及其團隊來港,以進一步壯大香港的創科人才庫。旅美20多年、曾任美國太空總署(NASA)噴射推進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的蘇慧,兩年多前透過計劃來港,於香港科技大學任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教授,並獲授予「傑出創科學人」名銜。她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分享指,香港獨特的科研優勢與發展潛力,是吸引其選擇來港的關鍵因素。而背靠祖國的機遇,更讓她負責的探測儀即將成為首項香港載荷登上中國「天宮」太空站,助力應對氣候變化。


科技是第一生产力,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进程中,香港以自身高等教育优势吸纳全球高端科创人才,更是实现「科教兴国」的重要一环。特区政府近年把握创科发展的黄金时期,推出「杰出创科学人(Global STEM Professorship)」计划,资助大学以更具竞争力的条件吸引国际知名「明星科学家」及其团队来港,以进一步壮大香港的创科人才库。旅美20多年、曾任美国太空总署(NASA)喷射推进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的苏慧,两年多前透过计划来港,于香港科技大学任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教授,并获授予「杰出创科学人」名衔。她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分享指,香港独特的科研优势与发展潜力,是吸引其选择来港的关键因素。而背靠祖国的机遇,更让她负责的探测仪即将成为首项香港载荷登上中国「天宫」太空站,助力应对气候变化。


「杰出创科学人」计划汇聚约20亿元政府、大学及社会资源,预计可招揽约100名国际顶级科创人才,苏慧是其中之一。她坦言,计划提供充足资金链与人脉支援是选择来港的关键因素,「在政府、香港赛马会与大学三方支持下,我得以成立赛马会『对流与降水』创科实验室,专注极端降雨研究。香港各界爱国爱港人士更慷慨捐助,令我们迅速获得民间资金支持,为科研提供坚实后盾。」


苏慧(右六)带领的赛马会「对流与降水」创科实验室团队


选择香港作为科研事业新起点,苏慧坦言经过多方考量,包括家庭因素,「在美国生活廿多年后,香港的国际化环境让我容易适应,同时能更靠近家人。」她指出,香港的自由宽松学术氛围、健全的学术评价体系,以及国家政策对创科领域的战略支持,形成独特优势:「这里的科研环境既与西方接轨,又背靠国家发展机遇,为学者提供实现创新的理想土壤。」


身为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旗舰期刊《地球物理研究通讯》资深编辑,苏慧观察到每年近5,000篇投稿中,有超过40%是来自中国内地及香港的学者,「这种数量和质量的同步提升,感受到国家科研水平的日新月异及飞速发展,加上投入了很多的研究基金,也吸引大批具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回流,形成良性循环。」


苏慧举例说,近年内地与香港在各项世界大学排名中,多个学科表现卓越,有超越英美院校的现象,而香港拥有五所世界百强的大学,充分体现了国家和香港在前沿研究的领先地位,「从基础科学的数理化,到生物科技、航空航天、人工智能及量子计算等领域,国家和香港已建立起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研体系,部分研究方向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。」


苏慧团队研究大气机制的「微变化」


苏慧特别强调香港的独特优势:「作为亚洲核心枢纽,香港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它最得天独厚的优势。让香港既是连接内地与国际市场的门户,更拥有高度国际化的科研环境,吸引海外顶尖学者交流合作,充分发挥『超级联系人』作用。」她以自身加入港科大的经历为例,指出虽面临实验室空间限制,但校方仍积极协调专属实验室,配备先进研究设备,并积极协调取用内地研究数据等;而港科大首席副校长郭毅可领导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中心(HKGAI),在创科局支持下获取前沿运算资源开展大规模AI研究,让她感受到香港社会打造顶尖科研环境的决心。


科大牵头研制的探测仪载荷,有望成为香港特区首项跟随天舟货运飞船登上中国「天宫」太空站,展开研究与应用的载荷。


来源:文汇报

网址:http://bit.ly/4efCoCe